Monday, October 24, 2005

中國進口喊冷 全球經濟膽寒 (華爾街日報, 10/24/05)

華爾街日報:中國進口喊冷 全球經濟膽寒
鉅亨網編譯趙健君/綜合外電.10月24日2005 / 10 / 24 星期一

全球經濟愈來愈依賴中國大陸做為成長的火車頭,不過最好先習慣其偶爾頓挫的步伐。
華爾街日報指出,中國大陸大量進口全球各地的商品,由巴西的鐵礦砂、美國的半導體、馬來西亞的棕櫚油、到南韓的平板電視,無所不包。2004年中國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度已超過美國、日本、和歐盟的總和。
不過,今年中國進口成長率卻明顯下滑,雖然9月鋼鐵、鋁、和銅的進口量再度開始增加,單月貿易順差並因此由8月的100億美元降至76億,但中國對進口的胃納縮小卻是顯而易見的。
另一方面,出口則持續蓬勃。中國政府自2004年開始實施宏觀調控,壓抑投資,造成國內需求降溫,但中國工廠仍將水泥、汽車零組件等各類工業品銷往全球,使得全球製造商備感壓力。
有鑑於中國進口和出口的趨勢分道揚鑣,華府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中國專家 Nicholas Lardy斷言:「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轉為負面。」
中國進口和出口力道改變的的一大因素是中國製造業策略的轉變:中國生產的商品已超過全球經濟所能消費,這恐將在未來幾個月形成貿易衝突。
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陶冬表示表示,目前主導全球經濟的兩大因素,一是中國的需求,一是美國的利率。其中,中國的需求是最不可預測的。由於中國全力提高產能來供應自身需求,但過度投資造成中國商品向全球氾濫。
南非造紙公司Sappi Ltd.估計,過去1年中國的銅版紙產能增加了110萬噸,以全球每年2800萬噸的產能來看,增幅不可謂不大。結果Sappi發現愈來愈難調高售價。美國鋁業大廠Alcoa(AA-US)自2004年初至今,股價下跌近40%,主要的利空就是中國鋁的產量激增。
鋼鐵是中國改變其龐大胃納的另一例。中國原為全球最大進口國,但將在今年轉為淨出口國,此一劇變拖累全球鋼價今年已來跌價30%。
好戲還在後頭。UBS(瑞銀)估計中國今年鋼鐵產能將增加7300萬噸,約為南韓全部產能的1.5倍,及美國產能的3/4。部份低階鋼材早已陷入過度供給,而新的產能仍會源源不斷的開出。
南韓浦項鋼鐵在9月份時宣佈調降11項鋼鐵產品售價6-9%,為3年來首度降價,並直指中國過度供給是直接原因。
有些人士批評中國的重商主義(mercantilism)。曾參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(WTO)談判的美國前貿易代表 Charlene Barshefsky(白茜芙)則不願驟下斷語,她說中國進口減緩也許是暫時現象,不過「若形成進口替代策略,那就是另一回事,而且會引發不同的反應。」
香港UBS經濟學家Jonathan Anderson同意此觀點,他已看到轉機的訊號。「中國將恢復購買力。」他說不論中國增加多少產能,長期來看都無法滿足其龐大的需求。
中國進口成長滑落,亞洲首當其衝。據Goldman Sachs(高盛)統計,中國已成亞洲國家的最大出口市場:吸納了日本海外銷售的19%。中國也是亞洲鋼鐵、塑化和高科技產品的消費大國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